张仲景经方治疗头晕晕眩八种方法/*
张仲景经方治疗头晕晕眩八种方法
  • 首页 > 健康人生 > 经方医案 > 正文
  • 作者:静月山人
  • 2021年3月29日 17:07 星期一
  • 浏览:22521 次
  • 字号:  
  • 评论:0 条
  • 字数:4226 个
  • 显示:1200px 1360px 1600px
  • 关灯  编辑

  • u=2923118143,728879873&fm=26&gp=0.jpg


    一法:健脾利水,温阳蠲饮 

    本法适用于脾虚水停之眩晕。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,恶心呕吐涎沫,倦怠懒言,少气无力,胸胁痞满,或见咳嗽痰多,气促心悸,面白少华,小便不利,大便溏薄,舌淡胖边有齿印、苔白腻,脉弦紧或沉弦。

    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认为是因“心下有痰饮”所引起的,代表方为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。

    其中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阳虚所致眩晕的主要方剂,方中重用茯苓配白术健脾利水,以淡渗逐饮出下窍而防水饮上泛;桂枝辛温能化膀胧之气,补心阳而制水寒,与茯苓相伍一利一温,尤宜于水饮滞留而偏寒者,更有温化渗利之妙用,与炙甘草配伍则通阳化气,更助苓术健脾以制水邪。药仅四味,健脾逐水之力甚专,水邪去,阳气通,清阳升,眩晕自除。

    若是脾虚运化失常,胃中痰饮内停,水湿之邪上冒蒙蔽清阳,眩晕且昏昏沉沉,或头重如裹,耳鸣,恶心,可选用泽泻汤以涤痰利水,降逆和胃,方中“泽泻能使清气上升,除头目诸疾”,配白术健脾利水,尤其对耳部闷胀不适、耳鸣、听力下降所致的眩晕效果显著。

    临床所见,眩晕、耳鸣同时发生属水饮内停所致者,治以温阳蠲饮、健脾利水为法,选用苓桂术甘汤、泽泻汤合方为佳,两方均有健脾利水之功效,其中白术、茯苓、泽泻均以健脾除湿为主,健脾为治本以杜绝生痰之源,除湿为治标而解除脾之湿困且利脾之运化,使水气下行,浊阴不再上扰清阳,则冒眩自止,耳鸣亦止;耳鸣告愈,则眩晕亦止。


    二法:温肾化气利水

    本法适用于肾阳虚弱,水气上泛之眩晕。症见头晕目眩,时时欲仆,心悸,耳鸣,头面浮肿,腹痛下利,四肢沉重疼痛,面色苍白,乏力倦怠,怕冷,腰膝酸软,小便不利,舌淡胖、苔白腻或白滑,脉沉细或沉微。

    真武汤为温阳行水之首选方,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对其配伍规律有较中肯的阐释:“用附子之辛温壮肾之元阳,则水有所主矣。白术之温燥,建立中土,则水有所制矣。生姜之辛散,佐附子以补阳,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。茯苓之淡渗,佐白术以建土,于制水之中寓利水之道焉。而尤重在芍药之苦降,其旨甚微。盖人身阳根于阴,若徒以辛热补阳,不少佐以苦降之品,恐真阳飞越矣。”? 识别上方二维码,阅读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原书

    诸药共奏温肾化气利水之功,使肾寒得温,水饮得利,清阳升,髓窍通。则眩晕、耳鸣、心悸、浮肿等症皆去。


    三法:和解少阳,硫肝利胆

    本法适用于邪犯少阳、肝胆郁结之眩晕。症见头晕目眩,呈晕胀感或有旋转感,耳鸣耳聋,口苦咽干,性情急躁,胸胁苦满,心烦善叹息,舌红、苔少。脉弦等。治以和解少阳、疏肝利胆立法,方用小柴胡汤斡旋少阳枢机,透达郁火,升清降浊,则眩晕诸症自除。

    方中柴胡可升阳达表,疏肝木之滞机,解郁透邪;黄芩善清少阳相火,二药合用,既能和解少阳之邪,又可疏利肝胆之郁热。从而调畅少阳气机。法半夏、生姜和胃降逆止呕,治胸胁烦满而呕;人参、甘草、大枣益气和中,扶助正气以祛邪。全方配伍严谨,相辅相成,寒热并用,辛开苦降,补泻兼施,既能清解少阳邪热,又能调杨气机升降出入,使少阳之邪得去,肝胆郁结得解,三焦气机疏利,用其治疗邪犯少阳、肝胆郁结之眩晕收效颇佳。


    四法:降逆止呕,化饮利水

    本法适用于胃逆水停之眩晕。症见头晕目眩,心悸短气,呕吐清水痰涎,胸胁胀满,或脘痞不舒,纳呆,舌质淡或舌体胖大、苔白或白厚腻滑,脉沉或弦滑,尤以眩晕、呕吐、心悸为特征症状。? 识别上方二维码,看名老中医治眩晕医案

    眩晕与呕吐的关系极为密切,眩晕越剧烈,呕吐越频繁。若呕吐止,水饮除,往往眩晕随之而缓解。可选用具有止呕降逆功效的小半夏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、呕、悸证。

    小半夏汤是止呕的基本方,方中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,为临床止呕要药,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;半夏与生姜配伍尤擅长于治疗痰饮犯胃之眩晕呕吐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有云:“卒呕吐,心下痞,膈间有水,眩悸者,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。”

    该方以小半夏汤温寒散饮消痞、和胃降逆止呕。加茯苓健脾益气,渗利水湿,导水下行,降浊升清。凡见水饮滞留于胃导致胃气不降、浊阴上逆之呕吐不食,心悸眩晕,选小半夏加茯苓汤尤重用法半夏、生姜降胃中逆气,化膈间痰饮,可获良效。

    两方均为寒饮内停致呕吐清水或眩晕,但前者以呕而不渴为要点,寒多饮少,重在降逆蠲饮;后者以心下痞、眩晕、卒呕吐为主,寒饮并重,意在散寒祛饮,降逆止呕。


    五法:温中散寒,健脾补盛

   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、气机阻滞之眩晕。症见头晕目眩,呕吐,院腹胀痛,纳呆,舌淡或淡胖、苔白腻,脉缓弱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虚中气不足,则清阳不升,上气不足则头目眩晕,其本在于中气亏虚。

    治当健脾以求其本,以温中散寒补脾之理中汤为首选方。方中干姜温中散寒;白术甘温健脾燥湿;人参、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。诸药合用,共奏温中散寒、健脾补虚之功。使中阳恢复,脾虚得健,湿浊得除,则眩晕等症皆去。临证若见脾肾阳虚者,可用本方加附子而成附子理中汤,其温健脾肾、补虚止眩之功更著。

    若频频呕吐白稀涎沫,且与头晕头痛、胃脘疼痛相兼,实由肝胃寒凝使然,张仲景所谓“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”,甚为对症。其病之根本,在于寒滞肝脉,横逆克土,寒邪犯胃,浊气上逆。而见呕恶呃逆,寒邪循肝经上扰而致头晕头痛,肝阳不振,寒浊乘脾,脾阳不化,水湿不散,聚而生涎,随胃气上逆,吐涎不止,故以吴茱萸汤温暖肝胃,化饮降逆化浊。


    六法:补肾益精,温阳化气

    本法适用于肾阴阳两虚之眩晕。症见眩晕欲仆,头重脚轻,精神萎靡,耳鸣失眠,记忆力减退,腰膝酸软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等。

    治疗当以补肾为主,肾阴虚者补肾滋阴,肾阳虚者补肾壮阳。而阴阳双补的代表方则为金匮肾气丸,方中重用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滋阴补肾、补肝脾、益精血;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淡渗利湿;再以少量桂、附之温药入滋阴药中,取其“从阴引阳”、“少火生气”之意,起温肾助阳作用,乃阴中求阳之治。金匮肾气丸既能温补肾阳以恢复肾气,又能蒸化水气以利尿,在补肾阳的同时,尚有兼顾他脏的作用,故眩晕耳呜、腰膝酸痛、小便不利等症可愈。



    七法:镇肝和胃,降逆化痰

    本法适用于肝气犯胃,痰浊壅阻中焦之眩晕。中焦脾胃主运化水湿,升清降浊,因中气虚弱,不能运化水湿,湿困脾土致中阳不伸而聚湿生痰,痰浊内蕴,胃失和降,气机不畅,复因劳累或七情过度致忧烦扰肝,则厥阴气逆夹痰浊上扰,蒙蔽清窍而发为眩晕,其病机关键在于“上逆”。

    症见眩晕,头重如蒙,胸脘满闷,恶心反胃,呕吐痰涎,嗳气呃逆频作,肢体倦怠,夜卧不安,食后脘胀,舌淡、苔白滑,脉弦或弦滑。

    治当化痰和中降逆,俾浊阴得降,胃和自安。代表方为旋复代赭汤。方中旋复花温化痰饮,降逆和胃理气;代赭石甘寒质重,有镇肝降逆之功,并助旋复花降逆化痰。《本草新编》云:“代赭石虽能旋转逆气,然非旋复花助之,亦不能成功,二味并用为佳”;人参、大枣、炙甘草补益胃气,扶正和中;生姜、半夏降逆和胃、化痰止呕以散结气。? 识别上方二维码,阅读《本草新编》原书

    本方配伍精当,虚实兼顾,有扶正益胃、镇肝降逆、化痰涤饮、调补脾胃、扶正祛邪之功,使上逆之气得降,胃虚得补,痰饮得化,中焦气机畅利,肝气得疏,则眩晕、恶心呕逆等症可除。


    八法:化气行水,逐饮降逆

    本法适用于水蓄下焦,气化不行,水饮上逆之眩晕。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,少腹胀满,脐下动悸,或吐涎沫,小便不利,舌淡或胖、苔白或白滑,脉浮滑或弦滑。因水蓄膀胧,气化不利,水饮上逆致眩晕。辨证要点还应有小便不利、少腹胀满,若兼有渴饮呕吐更是膀胱蓄水无疑。

    治以化气行水,逐饮降逆。代表方为五苓散,功专化气行水,重在“通、化”二字。方中茯苓甘温,助阳益脾,淡渗利窍除湿,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;猪苓甘淡,入肺而通膀胱,利湿行水与茯苓同;泽泻甘淡微咸,入膀胱,利小便,功专祛湿行水。三者皆有利水化饮而导水下行、通行小便之功。白术益土而制水,故以其健脾燥湿而制水;更巧用桂枝通阳化膀胱气机,使膀胱津液得以通调,外则输津于皮毛,内则通行于上下,气机畅自然小便利,痰饮除,水逆去,眩晕自停。临床所见,五苓散治疗水饮所致之眩晕效果颇好,其他类型之眩晕,亦可配合应用本方而取效。

    综上所述,仲景治疗眩晕内容广泛、丰富,归纳起来不外为虚实两端,虚证多责之脾肾,实证多为痰浊水饮为患。临证时需细心辨之,实则攻之,虚则补之,万不可偏执一端,延误病情。

    其它经验:

    常见头晕眼花耳鸣,肝肾阴不足引起,水湿不运,

    临床上可用:六味地黄丸,方中重用茯苓,头晕诸症用3一5剂则可奏效。


    心下有支饮,其人苦冒眩,泽泻汤主之。

    泽泻五两,白术二两

    上二味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,分温再服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 治疗眩晕症的最好方剂,


    辩证为:水饮停中隔引起的眩晕,苓桂术甘汤主之,特效,两泡尿后即好。

    俺用过这个方证,以刘渡舟刘老的理论基础,眩晕有水润舌,一剂知二剂止!
    见舌胖淡有齿痕,苔白,脉沉细。

    辩证为:脾虚湿聚,蒙蔽清窍。选方:苓桂术甘汤加减(一剂知二剂止)
    玄晕不一定都是实证,风症,也有虚寒血虚云晕的。

    脾胃湿寒玄晕,白术半夏天麻汤一服即止,特效!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   眩晕+(脉弦+口苦、咽干)=小柴胡汤。

    舌苔白水滑+腹泻=苓桂术甘汤。

    瘀舌(舌紫暗、舌下瘀):桂枝茯苓丸。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头昏、头蒙(冒)+水舌=泽泻汤。

    头晕、头蒙、头重、耳鸣+水舌=五苓散。

    胸腹撑胀满闷,有气塞感,嗳气频繁,反酸严重:半夏厚朴汤。

    眼底出血,视物模糊不清(眩、冒)+水舌=五苓散。



    更多搜索:
   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: 
    温馨提示:民间偏方秘方仅用于中医爱好者研究学习,未经专业人员指导切勿乱用!
    博主简介:少林寺习武3年,中医世家,对玄学有一定的研究。在线人数:31人
    需要相关资料请加博主微信
    中医玄学交流加微信:hbxt998
    18
    微信分享提示:①点击右上角的【∶】,②再点击【发送给朋友】或【分享到朋友圈】,让精彩传递!
    10位国医大师治疗“胃病”的经典经验方
    民间传统最灵验的打卦算卦方法(附民间高人打卦和五雷掌秘法)
    二维码加载中...
    本文作者:静月山人     文章标题: 张仲景经方治疗头晕晕眩八种方法
    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919941.com/jingfang/815.html 本文已被百度收录
    版权声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为“静月山人博客”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      昵称  邮箱
    
    返回顶部返回首页首页  中医大宝库  易医资源  捐赠支持   
    站长:静月山人微信 hbxt998  鄂ICP备16012371号-3